top of page

電癮組合食堂簡餐:這些犯罪電影不只很寫實還很真實



我們常常在電影中看到許多驚心動魄、誇張炫麗的犯罪過程,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華麗的犯案卻不常見,更多的是來自人性的吶喊與對社會體制的另類抗爭。今天要介紹的三部犯罪的電影都是真人真事,且都為這一兩年發行的作品,希望藉由欣賞電影的同時,也讓觀影者一探世界上發生的各種社會事件以及它背後所引發的省思,而這次的三部作品剛好都發生在一切都有可能發生的夢想大地──美國。



魯蛇也想玩瞞天過海:《美國動物》

John James Audubon用盡大半輩子去完成《美國鳥類》這本涵蓋了489種鳥類與1065隻飛禽的圖鑑創作,這本書籍的副本在2000年以880萬美元的高價售出;另一個副本則在2010年的倫敦蘇富比拍賣行達到1200萬美元的價格;2018年6月也賣出960萬美元的高價,成為當時最昂貴,同時也是最大的書。


這本令人好奇萬分的鳥書竟引發一起鳥到不行的犯罪事件,2004年四位大學生決定鋌而走險,策畫偷走大學圖書館的經典藏書,其中包含這本《美國鳥類》。導演更找來本尊以訪談的方式穿插在電影中,藉此也讓觀眾更進入角色的內心與想法,透過不同人物的角度,也讓這起案件的觀點有了不一樣的思考空間。


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擁有大好前途的四位大學生,決定走向行竊這條路呢?《美國動物》不只大大的對「美國夢」是否依舊存在提出質疑,也為現代年輕人的茫然與未知做了命題。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假象?追求所謂的事實早已不是近年犯罪電影所力於體現的,一種對社會失望的奮力一擊,是他們對時代的憤怒吶喊。



騙過華爾街的經濟天才:《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取名自義大利裔的Charles Ponzi,他在1919年開始騙人投資根本不存在的空殼公司,以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吸引投資者,並持續一年之久才被揭穿。不過,這次故事的主人翁卻讓騙局延續長達20年,他的名字也一度取代「龐氏騙局」成為這類騙術全新的專有名詞,而他就是Bernie Madoff。


這部由HBO製作的電視電影不只創下電視台四年來最高人數收看的首映記錄,Robert De Niro扮演的Bernie Madoff也與本尊相似度極高,電影當中的《紐約時報》記者亦是現實中訪問Madoff的人,他直呼與Robert De Niro對戲數次讓他起雞皮疙瘩,因為兩人的神韻氣息實在太像了。



若為自由故所有皆可拋:《美國最可恨的女人》

1995年Madalyn O'Hair與兒子、孫女一起遭人綁架,但要找到嫌疑人實在太難了,因為Madalyn O'Hair過去結怨的人實在太多了,畢竟他可是全美國最可恨的女人。他可恨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做了多麼十惡不赦、殺人滅口的行為,而是他在1960年時,公告向美國巴爾的摩所有公立學校提出告訴。


在那個保守純樸的年代,Madalyn O'Hair對兒子教育沒有上帝、沒有天堂、沒有地獄,更要兒子公然拒絕參加早晨的禱告,這樣讓兒子成為被同學霸凌的原因,看到兒子被欺負,Madalyn O'Hair更不願善罷甘休,他決定向州政府提出晨間禱告違法憲法,人人有宗教自由,最後最高法院以八票對一票判決勝訴,美國從此禁止牧師進入校園。



簡餐內容:

《美國動物》American Animals

美味指數:84%

《龐氏騙局》The Wizard Of Lies

美味指數:74%

《美國最可恨的女人》The Most Hated Woman In America

美味指數:78%

19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