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彈珠就像失散的親人。」
美味指數:93%
沈從文曾說:「一個聰明的作家,會用微笑來寫痛苦。」這部改編自瑟夫喬佛Joseph Joffo的同名半自傳小說,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去講述二戰時期猶太人經歷的顛沛流離。面對必須離開家人獨自逃難的兄弟當然害怕,但害怕無法免於兩人的旅程,只能化為勇敢前進的動力,因為短暫的分離是為了未來更長久的相聚。
二戰電影、猶太人題材,這些作品處處可見,今年初創下法國票房紀錄的《天上再見》既以諷刺幽默的敘事手法講述戰爭的無情與殘酷;《一袋彈珠》則選擇用孩童視角去琢磨,讓年幼無辜的生命踏上險惡的求生之旅,這不是虛構的催淚劇情,而是真實發生的生命故事。先前《偷書賊》也嘗試以相同的視角描摹戰亂,可惜相較於原著來說,電影只能望其項背,既達不到書中的情懷,也無法為自己建立獨樹一幟的典範。雖然我沒看過《一袋彈珠》的原著,但電影帶給我的感動卻遠遠比《偷書賊》來的深厚。 看完電影的當下,會讓人發言內心的哀傷與感嘆,在那種戰亂的時代裡,能夠幸運存活且留下故事告訴世人我們可能都略有耳聞,但那些不幸喪命的人,又有多少人記得呢?二戰的猶太人、國共內戰來台的中國人,一個民族的記憶化作時代的烙印,犧牲者的生命精神透過故事永流傳,希望後人能引以為鑒,別讓烽火四起、居無定所的生活留給子孫。
我個人對於這樣的故事特別有感觸,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故事,沒有偉大的革命情感,只有渴望與家人再次見面的難捨難分。將近兩個小時的電影節奏拿捏的很好,讓原以為會老調重彈的二戰電影多了幾分溫情,時常觸動人心卻又不顯濫情,是我近年來非常出色的戰爭電影之一。
食堂小教室:奇美斯紅蘿蔔麵包是德裔猶太人在新年時節經常品嚐的一道傳統料理。將切成圓形的紅蘿蔔聯想成金幣,塗上的蜂蜜醬則象徵希望。
Comments